集合三百期雜誌及數十本經典叢書精華,凝鍊二十五年歲月於一書,祈願舊雨新知一起認識《經典》、走入《經典》。
編者序 我們是誰
萬年淬鍊的台灣人 鄭和下西洋 風中之葉 發現南島 南島新世界 赤日炎炎 島與陸 福爾摩沙拾遺 台灣四百年
台灣模樣
草葉集 考古台灣 自然寫真 安老想望 零碳世代 出神入話 籽木林森 減法時代 藏美日常 一方印記 水啊 通往何方 台灣花樣 自然人 動物人間 篳路台灣 台灣脈動 島嶼島語 川流台灣 台灣山國誌 穿越時空瞰台灣 我們是台灣 宜居家園 咱ㄟ社區 空間記憶 建築台灣 匠心獨具 人文風景 茶知錄 茶域經緯 台灣好果子 台灣綠食堂 餐桌上的真食 浮游國度 海洋台灣 黑面琵鷺 我們姓台灣
島嶼想望
照見想想 西域記風塵 藍圖願景 遠親近鄰 想望家園 行雲流水 紛分和合 唐風綢繆 文明密碼 小國大業 海峽系列 守望 大島系列 比鄰亞洲
共業共善
世紀疫情 烏俄戰爭 土敘世紀災難 慈濟尼泊爾地震賑災 菲律賓海燕風災 日本重災 北朝鮮糧荒 海地震後 原起不滅 只是新生 大海嘯 善行 環保人 回收物 愛善為寶
【編者序】閱靜 日真 歲好 在一次編輯會議上與著同事分享著閱讀,那是我在看完《天上再見》(Au revoir là-haut)——電影改編自榮獲二○一三年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龔古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劇情描述一次大戰後,從血肉橫飛的泥濘戰場走出、進入紙醉金迷的法國社會。電影是好看的,但我知曉在每個不停變幻的場景裡聲音、影像的太多細節與資訊,很難瞬間能釐清,非得要定格來探知,但這也破壞了電影的流暢,因此雖是五光十色,但當時的念頭是,得看書才行。作者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以其文字金句出名,我以往在閱讀他作品時,總是讚歎弗如,也一直疑惑 這麼棒的說書人是如何養成的。果不其然,單純的文字閱讀,其韻味更是雋永。我想也因為文字人人能書寫,但字裡行間會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味道,這是書寫與閱讀的奧義。 相對於流動的文字,流動的影像當然一直有著無限且持續擴展的魅力。但我屬意定照攝影(Still photography),藉著多年來的經驗,知曉它有另一種如繪畫的意義:好的定照,可凝結時間與空間,它可有藝術與記綠的雙種角色。因此或可獨立於文字之外,作為一種場景說明;或者逕與文字搭配,可減省大量文字描述。相較於流動的影像,這裡多了一些思考,增加了一些想像。這源於定照的拍攝瞬間,應是累積了攝影者的觀察,並選定觀景窗的內容組合排列,如此的作品期望搭配簡單的文字說明,可以讓閱讀者一目了然,並有如在現場的感同身受。 單就文字與攝影的結合,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知曉兩個不同媒體的擅長領域,如何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這也要彼此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再來就是編輯的要項了。等到稿子進編輯台前,會要求攝影者對手邊拍攝的專題,每週陸續投影出來給雜誌的所有同仁看。主要是因為,如此可以掌握到攝影者對專題的投入度,同時也可預判未來這篇報導出現時的篇幅多寡。而文稿的要求早從對報導內容的提案開始,都得經過反覆討論與修正,當然交稿後的增刪總是免不了,但是如何在文字報導裡,讓攝影的表現,甚至插畫的合宜運用,來增加報導的可讀,這都是必需 縝密思考規劃。以插畫為例,從決定使用插畫開始,插畫師的挑選、內容的布局、資料的準確等瑣碎與複雜可不下於一篇大文章的拍攝與撰寫。而以上這些就是經典二十五年來辦公室內的日常。 自從有了手機,我養成了二十四小時開機習慣,最擔心是萬一半夜裡手機響起,若因未接而延誤了處理時間點。這多是在國外採訪的團隊遭遇緊急事件:早年同事去了非洲採訪,因為在旅館遭竊,反被旅館工作人員誣陷,差點身陷囹圄;在新疆高昌古國遺址拍攝,受制於天價的拍攝費用,如何透過關係為之解套;因為食物中毒,採訪同事在菲律賓小鎮上了救護車急診;採訪人員在緬甸被狗咬傷,他的醫生父親每日來電囑我,叮嚀他兒子得按時施打狂犬病針劑與服藥;同時間在馬來西亞採訪的同仁夜裡遭搶,被毆受傷,隔日上了當地華文報紙的頭版,致電安慰且揶揄他犯不著如此犠牲為提高雜誌知名度;還有在採訪當下,進了布拉格的麥當勞用餐,結果整袋攝影器材被偷,要如何安排當是同仁從恰在義大利休假的同仁手中取得備用器材,以確保採訪順遂……。沒錯,這些《經典》的幕後,讀者是無庸也無從知曉,它僅是一次次採訪突發的後勤支援,也是這二十五年來確保每期雜誌準時出刊的幕後。 影音多媒體的閱聽,以其特色早成大家日常,也許在流動間滿足了大眾的感官。但寧靜的文字搭配攝影與插畫,可更多了份想像、思考與內省;而如此的過程才是更貼近事實與真理的追尋。動與靜之間,猶如熱鬧與孤獨、白天與夜晚,更如同太極的陰陽,應是兩相互補才能達致平衡。 感恩《經典》讀者們二十五年來的一路相隨,知曉閱讀的靜、好與真實,期待新知的加入成為我們的讀者群,更期待舊雨您們持續的支持,讓我們藉《經典》共同發現、一起探索、薈萃人文、共善關懷!
作者不僅是位攝影師、文字工作者,更是敏銳的觀察家。他透過書中文字和攝影作品,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段難忘的旅程。經由生態觀察、醫療志願服務和人文探索等諸多面向,向讀者展示了南極、緬甸、青康藏高原、長江、黃河及湄公河等地自然美景的獨特風貌和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這本融合生態、人文、地誌和攝影藝術的圖文書,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驚喜和啟發的旅程,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美麗而多樣的世界。
自序 出去走走 緬甸 憂鬱藍調 民主改革和軍事專政的競技場 數大還真的是美 屏東滿州南仁湖蝶類觀察 在那遙遠的地方 新疆人文生態札記 印度不思議 東方文明古國的現代觀察 從底片到數位 歷數十年的青藏變遷記錄 不知迷路為花開 攝影現場的不確定性 阿富汗與我 一本字典的揪心連結 新冠疫情下 消失一個夏天的海水滋味 拍照的儀軌 四川理塘毛埡壩白塔 容顏的風景背後 按下快門前的同理 光影動靜與時間 攝影的加法美學 照見野生南極 難忘的冰域行紀 街頭攝影 平凡中的照見 餘光滋味 曖昧不明 彩色攝影的俯拾追尋 林間山雲 天地大美 恣意點染 捕獲野生 動物紀實攝影甘苦 靜與動 風馬旗 嘛呢堆 轉經筒 不要臉 也行得通 見尾不見首的拍照非日常 狗+臉的歲月 姿態各異的犬類表情 浮光掠影 浸入當地的攝影意義 是終點,也是起點 青海「馬背上的醫師」培訓計畫 可可西里 看不見的青色山脈 藏區踏查 當風馬旗飄蕩 大海 島嶼 叢林 菲律賓馬丁洛克島濱海生態
【自序】出去走走 / 王志宏 越過自身經驗的邊境就是世界 ── 瑞薩德.卡普欽斯基 黝黑的講堂,台上講者用柯達幻燈機所播放的一張張幻燈片,銀幕的繽紛影像反射在全神灌注的觀眾臉上,我年輕時被如此表達的魔力激發,如此竟也成為了未來人生一路的執著。 其實我也曾如此比較:與其為文字創作者,即便窮盡一輩子的爬梳,可能還存不滿一張5.2吋磁片;而一幀幀幻燈片可是包含了創作、記錄,當然更是人生旅程的足跡。這可是實體的一落落、甚至是一箱箱的回憶,而且對比於文字的黑白,它可是彩色的!(當然,緣於時代的變遷,數位化的貯藏,所有照片累積也無法塞滿一個大容量的硬碟,原本一落落的底片,也因為無暇處理,而成為一堆堆彩色的資料,幾度狠心想丟棄,可能還有環保的疑慮!) 之後以攝影成為第一份的正式工作,可不是衝動而是篤定。我學的是管理,拿著履歷表去應徵攝影工作,總是會讀出一種「老弟!發生了什麼事?」的表情。這應是追溯到我上高中時,父親去日本帶回了一套相機給我,但高中生時代無暇與無心深入攝影殿堂,但是揹著沉重長短鏡頭的尼康機械快門相機,多了一絲父親的親情連繫。一旦進入到大學,就習慣拿起相機四處游走,我了解到相機對個人最大的奧義是出去走走----「出走」,因為藉由小小觀景窗的搜尋,無論是週遭或異地,竟能神奇地增加寬廣無限的視界,進入了「新」世界。於是認定攝影就是一種以出走為本質的工作,相較坐在辦公室內計算著成本,設定著利潤的管理工作,當然不再會是人生的首選。 而我的人生一度就是出走,返家,再出走……。 這個工作到一個段落,應是在「經典」的創辦。我應證嚴上人之邀而開始、迄今已歷二十六個年頭的總編輯角色;於是,即便想恣意出走,卻因管理工作而無法再隨性。 這本書的誕生應是源起於疫情。因為疫情,經典雜誌原引以為傲的田野採訪,囿於出國難度與隔離的現實、囿於受訪者擔心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婉拒受訪,由於擔心著稿源,擔心著雜誌內容無法多元,為了填補內容,於是我開了專欄。我思索著可借旅行過的國度,因應著現實的新聞,回應著過去的經驗,如此多了沉澱、也積了厚度,將專欄訂為「照見想想」,我寫下:照相當下是記錄,過後是紀念與回憶,如能再想想就成了見證。 當然,多年來的讀者也知曉:我的攝影總是伴隨著文字的。畢竟在一人走闖江湖的當年,僅有攝影作品,有時現實上並無法換取足夠的麵包與奶油來維生!於是我的每個故事總是攝影與文字相伴;照見想想,亦然。
自然寫真╳可愛手繪 一鳥二式陪你度過2024 國產杉木製作桌曆座,雙溝設計還可當手機立架 重要保育棲地與物種小知識,邀你一起珍惜生態
8/9-9/3 於《經典》25 週年攝影展期間,在GALLERY 101 或植境複合式概念館掃QR Code 加入「慈濟人文之友」會員,憑證可在靜思書軒植境店以優惠價120元 換購2024《鳥日子 好日子》桌曆一本(定價400元)
Copyright©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Rhythms Monthly 以上任何文字影音著作皆屬慈濟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重製、轉貼、節錄及不得以任何方法曲解畫面原意,未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之